7月2日,杭報集團看看浙江《藝壇名家》欄目組暨《浙里老友記》攝制組在杭州上城區(qū)皇城舊址,有幸采訪到一位自稱為“愚公”的老人——賴建平,他不挖山,卻執(zhí)著于挖掘一段被歷史塵封的皇家御瓷密碼——“官”字銘文。三十余載風雨兼程,從負債累累到享譽世界,賴建平用堅守與熱愛,讓龍泉官窯的千年瑰寶重見天日,成為傳遞中華文化的“國禮使者”。
(左)杭報集團看看浙江總裁、總編輯謝小聰(右)龍泉官窯掌門人賴建平
與“官”結緣
一場跨越千年的邂逅。上世紀90年代初,改革春風吹遍神州,中年男子賴建平懷揣夢想來到杭州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與南宋龍泉官窯的“官”字銘文相遇。那細膩的筆觸仿佛穿越時空,訴說著皇家御瓷的尊貴與神秘。那一刻,他下定決心:要讓這些被歷史掩埋的瑰寶重現(xiàn)光芒。
孤勇前行
寧乞討不回鄉(xiāng)的執(zhí)著。探索之路遠比想象中艱難。沒有經驗可循,賴建平耗盡積蓄,甚至負債累累。最困難時,全家靠妻子在黃龍洞旁開早餐店維生,幾年間搬家18次。妻子多次勸他返鄉(xiāng),他卻堅定回應:“寧在杭州街頭乞討,也要把‘官’字挖到底!”這份愚公般的執(zhí)著,最終讓“官”字號逐漸被政府重視,成為文化傳承的標桿。
榮耀時刻
從“冷門”到“國禮”的逆襲,守得云開見月明。賴建平的堅持最終換來了豐碩成果:龍泉官窯不僅獲得國家商務部首批《中華老字號》認證,更成為國際盛事的“元首禮”。在G20杭州峰會、“一帶一路”高峰論壇上,“官”瓷被贈予50余位外國元首,讓世界驚嘆中國陶瓷的魅力。前國家領導人華國鋒題詞“龍之魂”,錢其琛贊譽“國之大器”,泰國親王甚至親自為他頒發(fā)皇家勛章。2014年,一位英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夫人收到杭州政府饋贈的官窯瓷瓶后,竟懷抱入眠。這件底部鐫刻"官"字的珍品,以其獨特的金絲鐵線紋和皇家貫耳造型,讓國際友人感受到東方文明的深邃魅力。該瓷器曾作為國禮贈予德國總統(tǒng),其制作需經三次窯燒,每道工序都承載著千年技藝的傳承。
傳承使命
讓世界聽見“官”瓷的故事。如今,在杭州皇城遺址旁,一座白墻黛瓦的庭院靜靜佇立,陳列著賴建平畢生心血——每一件“官”瓷都是歷史的“摩斯密碼”。他笑稱自己“平平無奇”,卻總愛高調介紹:“我是做‘官’的!”這“官”,是陶瓷界第一個“中華老字號”,是承載千年文化的“國禮”,更是他獻給時代的答卷。
從無人問津到名揚四海,賴建平用三十年的“愚公精神”,書寫了一段文化傳承的傳奇。他說:“瓷器上的‘官’字,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使命。”如今,這位“挖官愚公”仍守候在玉皇山麓,備好龍井,等待每一位愿意聆聽“官”瓷故事的人。
(免責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僅做公益分享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若有版權問題請告知刪除!本文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。)
熱評話題